关灯
护眼
字体:

●渤海國記中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崇仁黃維翰申甫纂輯

    地理

    職官

    人物

    物產

    ○地理

    上京龍泉府

    中京顯德府

    東京龍原府

    南京南海府

    西京鴨淥府

    長嶺府

    扶餘府

    鄚頡府

    定理府

    安邊府

    率賓府

    東平府

    鐵利府

    懷遠府

    安遠府

    上京龍泉府

    上京龍泉府故肅慎地直渤海舊國三百里忽汗河之東西南至安東都護府千五百里 新書賈耽道里記 案賈氏原文安東都護府治遼東即今遼陽州 文王大興十八年都焉 新書作天寶末 四十九年東南徙東京 新書貞元時朝鮮上世史貞元二年 成王中興元年復還都上京 以上皆據新書 大彝震改建宮闕擬唐制 遼史地理志 城臨忽汗海其西南三十里有肅慎城北經德理鎮至南黑水靺鞨千里 賈耽道里記 金滅遼設都于此 明統志 清于其北偏東建甯古塔城 清統志 渤海上京在寧古塔東南丁謙史地考證肅慎古城在寧古塔西南八十五里上馬連河畔遺址尚存 宣統初隸寧安府民國隸寧安縣寧安府縣俱治寧古塔城忽汗河即今東寧之呼爾哈河字異而音相近上游有鏡泊湖論者謂即忽汗海湖東北數里有城今圖名曰東京城論者疑即上京龍泉府 鏡泊一名畢爾騰湖上游自額穆縣來東京湖楕圓形寬二十里袤約七十里自東京城北至東寧約四十里其下流曰牡丹江自東寧北流至依蘭縣入松花江約緯線二度又三分度之一 地當東經一百二十九度緯四十四度遼史以忽汗州即高麗平壤地又號中京顯德府詎今圖所謂東京城者故有平壤之稱耶然龍泉顯德各隸一京混而同之又何也龍泉府領州三 新書本傳

    龍州 縣有富利 長平

    湖州

    渤州 縣有貢珍案遼太祖以天顯元年正月收上京改渤海為東丹封其長子倍為人皇王鎮之八月太祖薨于扶餘府而堯骨以次子獲嗣位是為太宗東丹王奔赴被留不得返國東丹右次相耶律羽之請徙其國于梁水太宗從之自是棄上京不復疆理而女直遂據其地卒于覆遼上京龍泉府所領三州龍州屬縣長平之民遷于臨潢西北名曰長霸縣富利縣之民遷于臨潢南名曰保和縣渤州屬縣貢珍之民遷于遼東名仍舊又有扶餘縣亦隸龍泉府不知所屬州其民遷于臨潢之懷州世宗時置縣仍舊名

    中京顯德府

    中京顯德府初為顯州 新書地理志 後陞為府肅慎故地 新書渤海傳 渤海京府州新書俱云某故地承上文言者則不書避詞複也 北直上京三百里 新書 渤海高武二王俱都此 賈耽道里記 至文王十八年乃徙上京故新書謂之舊國賈耽言自鴨淥江舟行百餘里乃小舫溯流東北三十里至泊汋口得渤海之境又泝流五百里至丸都縣城故高麗王都又東北泝流二百里至神州又陸行四百里至顯州天寶中渤海王都夫鴨淥大川也行百餘里而改乘小舫者蓋溯今奉天桓仁通化兩縣間之渾江東北行也神州當在今通化境顯德府當在今吉林之敦化奉天之安圖間丁謙氏謂敦化縣東二里鄂多里古城即其地也 賈耽道里記自鴨淥江口舟行百餘里乃小舫溯流東北三十里至泊汋口得渤海之境又泝流五百里至丸都城故高麗王都又東北泝流二百里至神州又陸行四百里至顯州天寶中渤海王所都丁謙渤海地理考證大氏始立國于此正當太白山東北奧婁河南今敦化縣東二里餘有鄂多里古城蓋即其地清亦起于此 府領州六 新書

    盧州 縣四 山陽 杉盧 白巖 本高麗城因山臨水疊石為之四面險絕其可攻之處纔六十步李勣以衝車撞之  霜巖 本高麗縣 遼志東京盧州

    顯州 縣有長寧 遼志盧鐵湯榮興五州俱云故縣幾惟顯州無文長寧縣本顯德府縣名故疑屬顯州遼遷長寧之民于上京臨潢屬祖州者曰咸寧縣屬永州者仍曰長寧縣而渤海于遼河東又有長寧縣遼改曰興遼縣

    鐵州 漢安巿縣高麗安巿城  縣四 位城 河端 蒼山 龍珍 遼志東京道鐵州

    湯州 縣五 靈峯 常豐 白石 均谷 嘉利 遼志東京道湯州

    榮州 縣三 崇山 溈水 緣城 遼志東京道崇州當即渤海榮州屬縣

    興州 縣三 盛吉 蒜山 鐵山 遼志東京道興州 案遼史天顯元年太祖克上京七月丙辰鐵州刺史衞鈞反乙丑堯骨拔鐵州

    遼志東京盧州玄德軍在京東一百三十里鐵州在京西南六十里湯州在京西北一百里崇州在京東北一百五十里興州在京西南一百里顯州在醫巫閭山東南蓋取渤海州名以名之而非渤海諸州故地也聖宗統和三年置乾州廣德軍有靈山縣本渤海靈峯縣未審與湯州之靈峯是否一地同年又置貴德州寧遠軍有貴德縣渤海為崇山縣未審與榮州崇山是否一地有奉德縣本渤海緣城縣地嘗置奉德州

    東京龍原府

    東京龍原府在上京東南濊貊故地 當作沃沮故地 徐相雨渤海疆域考此本沃沮故地而曰濊貊故地者沃沮在北濊貊在南壤地相接相錯以致于混稱歟 書華夏蠻貊罔不率俾禮中庸施及蠻貊按夫餘有貊城其王印曰濊王之印是濊貊故地在周秦之際甚廣孟子亦有大貊小貊之文蓋與中國通久矣 一曰柵城府 案柵城之名漢魏即有之金富軾三國史記高麗王宮四十六年王東巡柵城時後漢和帝永元十年也又曰高麗王位宮二十一年漢平州人夏瑤以百姓千餘家來投安置柵城時後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也魏書遼東南一千餘里東至柵城 日本道也 新書本傳 疊石為城周圍二十里唐薛仁貴征高麗與其大將溫沙門戰熊山禽善射者于石城即此有宮殿 遼史地理志 文王大興四十八年自上京東南徙都焉 新書貞元時 朝鮮上世史貞元二年 成王中興元年復還上京 新書本傳 東濱海與日本蝦夷及陸奧出羽能登加賀諸國隔海相望故渤海聘使海行遭風往往漂至諸地 日本史 具交聘日本篇 西至遼一千餘里 魏書 南至新羅井泉郡三十九驛 古今郡國志 徐氏疆城考井泉郡今之德原郡也自此北行三十九驛計為一千一百七十里唐制三十里置一驛 案德原郡今屬高麗咸鏡南道與元山港相近 地當東經一百三十度緯四十二度之交今吉林之延吉縣高麗咸鏡北道之富寧會寧慶源鏡城穩城鍾城各府郡皆其地也領州四 新書

    慶州 本高麗置遼上京有慶州與此無涉  縣六 龍原 本高麗置  永安 烏山壁谷 熊山 白楊 遼志東京道開州

    鹽州 一曰龍河郡  縣四 海陽 接海 格州 龍河 遼志東京道開州屬鹽州

    穆州 一曰會農郡  縣四 會農 水岐 順化 美縣 遼志東京道開州屬穆州

    賀州 一曰吉理府  縣四 洪賀 送誠 吉理 石山 遼志東京道賀州 案遼志遼初棄東京未設官聖宗東伐高麗乃置開州鎮國軍節度鹽穆賀三州仍渤海舊名縣一曰開遠以慶州龍原縣改也穆州屬縣一曰會農亦仍渤海舊名聖宗置宗州熊山縣未審與慶州熊山是否一地

    南京南海府

    南京南海府沃沮故地 新書 漢武帝元封二年伐朝鮮以沃沮城為玄菟郡後徙郡于句麗西北改屬樂浪魏隋之際為高句麗所有渤海置南海府 徐氏疆域考南海之稱昉于句麗三國史記太祖王宮六十二年八月巡狩南海蓋東北地形左海右陸自黑龍江沿海西南至土們江又沿海西南至咸興府之都連浦漸近漸西在寧古塔等地視之我國咸鏡道之海正在南方故以南海稱之也案高麗王宮六十二年為漢安帝永初元年 號南京通新羅道也 新書 徐氏疆域考咸鏡道南界即井泉郡是為新羅為界處故謂之新羅道 亦為通日本之道有吐浦 日本史 徐氏疆域考作吐亐浦 為船舶寄椗所府在鴨淥江之南東濱海南與新羅接當東經一百二十八九度緯四十度至四十一度之交今高麗咸鏡南道之北青利原洪原新興各府以北是其地也而遼史以海州南海軍當之則今奉天海城縣矣殊誤 丁氏地理考證謂在圖們江口之慶興府亦誤 領州三 新書

    沃州 縣六 沃沮 鷲嶺 龍山 濱海 昇平 靈泉 遼志東京道海州

    晴州 縣五 天晴 神陽 蓮池 狼山 仙巖 遼志東京道海州屬嬪州

    椒州 縣五 椒山 貂嶺 澌泉 尖山 巖淵 遼志東京道海州屬耀州

    案遼史天顯元年正月太祖克上京二月南海府來朝五月辛酉叛堯骨討之六月丁酉平然未能有其地也後置海州南海軍雖蒙南海之名而東距渤海之南海府殆千里矣

    西京鴨淥府

    西京鴨淥府高麗故地朝貢道也 新書 徐氏疆域考渤海朝唐道路必由鴨江口發船達于登州海口故稱之以朝貢道也 案朝貢疑朝鮮之誤箕子王滿之王朝鮮皆朝平壤而平壤于時為渤海屬境故曰朝鮮道 東北接龍原府東南接南海府北接顯德府西接 闕 南接新羅以浿江為界有鴨淥江浿江沸流江古城有泊汋城故漢安平縣有國內城有丸都皆故高麗王都 新書地理志引賈耽道里記安東都護府南至鴨淥江北泊汋城七百里故安平縣也又曰自鴨淥江口舟行百餘里乃小舫乘流東北三十里至泊汋口得渤海之境又泝流五百里至丸都城故高麗王都又東北泝流二百里至神州又陸行四百里至顯州 泊汋口清統志在九連域東北安平河口 丸都高麗山上王始都之渤海為縣 三國史記琉璃王遷都國內築尉那巖城 唐李勣呈報目錄鴨淥江已降城十一其一曰國內地 地當東經一百二十四六度緯四十度四十一度之交今鴨淥江以北奉天所屬各縣江以南至于浿江是其地也神桓二州置于鴨淥江之北豐州當置于今平安北道正州置于平安南道領州四

    神州 北至中京顯德府四百里西南至丸都縣二百里自鴨淥江口泝流至此八百餘里當在今奉天輯安臨江二縣境丁氏地理考證謂在甲山府江北為奉天長白縣地望不合 縣三 神鹿 神化 劍門 遼志

    桓州 東北至神州四百里治丸都 故高麗中都城也高麗王于此剏立宮闕國人謂之新國晉康帝建元初為慕容皝所敗宮室焚蕩渤海置桓州縣三 丸都 遼史地志作桓都今從賈耽道里記新書丸都凡二見俱作九都蓋轉寫之誤丸都之名于漢有之順帝漢安元年丸都地震獻帝建安十三年山上王移都丸都晉建康元年故國原王復都丸都俱見三國史記以遭母丘儉慕容皝兩次之兵自後遂定居平壤 日人那珂通世氏謂丸都在朝鮮楚山府對岸之通溝溝東近輯安縣西北即桓仁縣也其說最確  神鄉 淇水 遼志

    豐州盤安郡縣四 安豐 渤恪 隰壤 硤石 遼志

    正州沸流郡本沸流王故地國為公孫康所併後屬高麗渤海置州後陞為郡有沸流水 今日沸流江發源平安南道孟山府之南西南流拆而西流逕成川江東兩府之北又西南流抵平壤府東入于浿水朱明初奔高麗時建國于沸流水上朝鮮上世史以奉天佟佳江當之誤矣 縣一 東那 遼志漢東那縣地在州西七十里

    案遼志東京淥州鴨淥軍謂即渤海西京鴨淥府領桓豐慕正四州亦沿用渤海名桓豐正三州渤海隸西京慕州渤海隸安遠府遼併隸于淥州則渤海鴨淥安遠二府接壤可知矣遼得渤海地獨鴨淥江設官如渤海舊制以控制高麗故也桓州在淥州西南二百里豐州在東北二百一十里正州在東北三百八十三里慕州在西北二百里而淥州距東京道里不詳

    長嶺府

    長嶺府在上京西南 新書 賈耽道里記自都護府東北經古董牟新城又經渤海長嶺府千五百里至渤海王城 安東都護府時治今遼陽也 高麗故地營州道也 新書渤海傳 東接鴨淥府西接唐遼陽州 唐天寶以後遼東之地遼陽州為幽州所屬八州之一見元稹告幽州將士德音又稱遼陽軍李益有送遼陽軍使還軍詩是否僑置蓋不可知也州府均未見 度遼水而西則為唐營州境 新書 賈耽道里記營州東百八十里至燕郡城又經汝羅守捉渡遼水至安東都護府五百里 渤海王大諲譔時契丹克渤海遼陽改為東平諸州府遼陽之屬于渤海疑在大玄錫之世于時中原盜起唐未疆理之也地當東經一百二十四五度北緯四十一二度之交今奉天海龍清原本溪各縣蓋其地云 徐氏疆域考謂為永吉州等地稍遠 震志又疑為朝鮮咸興道之永興則地望全不合矣 領州二 新書本傳

    瑕州

    河州案遼史天顯元年正月太祖克上京三月戊午遣康默記韓延徽攻長嶺府八月辛卯康默記攻克之

    扶餘府

    扶餘府扶餘故地契丹道也 新書渤海傳 夫餘自漢興建國于此漢武帝元朔元年以其地為蒼海郡數年罷夫餘仍王焉齊明帝蕭鸞建武元年夫餘王以國入于高麗自是為高麗所有唐貞觀五年高麗榮留王築長城以備唐東北自扶餘城西南至海千有餘里十有六年畢功 三國史記 今柳條邊牆其遺址也唐武德間以浮渝烏素固部靺鞨內附乃置黎州而隸于營州尋僑置于 闕 徙其民以實之渤海置扶餘府為西邊重鎮嘗屯勁兵以扞契丹契丹之伐渤海既破扶餘乃趨上京後置龍州于此在金為黃龍府地當東經一百二十四五六七度北緯四十二三四度今吉林開原各縣其地也 高麗長城起于今吉林縣北境 領州二

    扶州

    仙州

    縣有強師

    鄚頡府

    鄚頡府扶餘故地 新書渤海傳 高麗出于扶餘 闕 扶餘出于藁離國 闕 鄚頡本藁離國舊治柳河縣高麗置鄚頡府都督鄚頡二州渤海因之遼置韓州 遼史地理志 丁氏渤海地理考證遼史載渤海諸地惟此條極精審藁離本漢時扶餘分部故新書以為故扶餘地 金屬咸平路元屬咸平府明屬三萬衞 清統志 地位于扶餘府東北當東經一百二十五六度北緯四十三四度今奉天之西安吉林之伊通長春其地也領州二 新書

    鄚州

    高州 遼志上京遂州本高州地在檀州西二百里西北至上京一千里

    縣有粵喜 萬安

    案遼史天顯元年正月太祖克上京二月鄚頡府來朝三月己巳鄚頡府叛安端討之丁丑平

    定理府

    定理府挹婁故地 新書渤海傳 挹婁即古肅慎 後漢書挹婁傳 魏曰勿吉 魏書 黑水靺鞨居之 新書黑水靺鞨傳 挹婁國于夫餘東北 後漢書三國魏志 至晉漸南徙與晉通者居不咸山北 晉書挹婁傳 東北諸夷自北而南者扶餘挹婁最著自東而西者職最著靺鞨七部初惟粟末白山通于中國故知國史所記皆其近邊者也 不咸山橫亙奉吉之交暨朝鮮咸鏡南道平安北道不咸山中國史志作長白山朝鮮史志作白頭山武王大祚榮并其父餘眾四十萬人據挹婁 五代史 後分其地置定理府及安邊府地蓋上京之東今吉林穆稜縣東至于東寧其故址也遼史以今瀋陽當之蓋誤以府所屬潘州為即瀋州也領二州

    定州 遼志東京定州保寧軍高麗置州故縣一曰定東聖宗統和十三年升為軍定東縣亦高麗所置按高麗之定州者當即渤海之定州也定東縣當亦渤海置

    潘州 遼志東京藩州昭德軍本挹婁國地渤海建瀋州故縣九皆廢

    案遼史天顯元年正月太祖克上京二月定理府來朝三月己巳安邊府叛遣安端討之丁丑平五月辛酉復叛堯骨討之六月丁酉平

    安遼史太祖神冊五年十二月徙檀順民于東平瀋州則東平瀋州遼已先有之矣

    安邊府

    安邊府挹婁故地 新書渤海傳 在定理府之北曰安邊者其地當為渤海國東邊或東北邊疑今吉林密山勃利諸縣其故地也領州二 新書渤海傳

    安州

    瓊州

    案遼史天顯元年正月太祖克上京二月安邊府來朝三月己巳叛安端討之丁丑平誅叛帥二人安邊之入朝也與鄚頡定理偕其叛也安邊鄚頡定理三府境壤相接也

    率賓府

    率賓府率賓故地 新書渤海傳 率賓舊未聞疑指卒本言之卒本者漢元帝時高麗王朱蒙舊都也本屬高句麗渤海建率賓府其後遼因之金為恤品路亦稱速頻路地在漢玄菟郡邊境今鴨淥江北佟佳江流域 高麗王朱蒙自夫餘東奔都卒本川瑠璃王徙國內尉那巖山上王徙丸都皆鴨淥江北地東川王遷平壤則在江之南矣故國原王仍營丸都蓋欲闢地遼東也以慕容氏之逼宮室焚燬復回平壤其都于江北約二百八十餘年 卒本城國內尉那巖城丸都城舊址無定說而安福鼎東史綱目丁若鏞大朝鮮疆域考曰文學博士那珂通世氏松井氏白鳥庫吉氏皆主江北說卒本在佟佳江則那珂通世氏說也安氏丁氏則謂在興京 徐氏疆域考卒本率賓音之轉而訛今咸鏡道三水府西北鴨淥江內外地也

    領州三

    華州

    益州

    建州 州東南有率賓河 明統志

    案遼志東京康州下刺史世宗遷渤海率賓府人戶置屬顯州統縣一率賓本渤海率賓府地

    東平府

    東平府拂涅故地拂涅亦稱大拂涅靺鞨七部之一也隋書在伯咄東 隋書靺鞨傳其二曰伯咄在粟末之北其四曰拂涅在伯咄東 新唐書在安居骨之東 新書黑水靺鞨傳粟末部居最南稍東北汨咄部又次曰安居骨部益東曰拂涅 蓋位于渤海中京東北境開元中朝于唐凡十六次 新書開元天寶間入朝于唐今從冊府元龜 獻鯨鯢魚睛貂鼠白兔貓皮及馬唐皆授官以遣之使者兀異嘗留宿衞授中郎將天寶以後不見蓋已役屬渤海矣渤海以其地置東平郡當在文王大欽茂之世 哀王大諲譔十九年契丹神冊四年也契丹葺遼陽故城以渤海漢戶建東平郡為防禦州天顯十三年改曰遼陽與渤海東平府無涉也後世志沿革者遂謂遼陽為拂涅故地誤矣 領州五

    伊州

    蒙州

    沱州  產鯽 新書渤海傳

    黑州

    比州

    縣名見者一紫蒙 遼地志

    鐵利府

    鐵利府鐵利故地 新書渤海傳 鐵利本黑水靺鞨也在夫餘府之北 闕 開元中自通于唐朝貢者六貞元一 新書黑水靺鞨傳 按冊府元龜鐵利唐皆授官以寵之具朝貢中國篇開元中十一朝獻 其置郡疑在宣王大仁秀之世渤海既亡而遺民建國號鐵利後歸于金具遺民篇地在夫餘府之東北 闕 遼史以為在漢襄平各縣地誤矣 徐氏疆域考似在黑龍江地方 領州六

    廣州

    汾州

    蒲州

    海州

    義州 遼志太宗遷渤海義州民于上京慶州富義縣又云遷于南樓之西北仍名義州後改富義屬泰州而其文列于永州

    歸州

    懷遠府

    懷遠府越喜故地 新書渤海傳 越喜本黑水靺鞨也 新書黑水靺鞨傳 唐開元間朝獻者十二貞元十八年又朝貢 冊府元龜 唐皆授官以遣之具朝貢中國篇其置郡疑在宣王大仁秀之世故址無考領州九

    達州

    越州

    懷州 遼志上京降聖州永安縣本龍原府慶州縣太祖平渤海破懷州之永安遷其人置寨于此意者懷州亦有永安縣歟

    紀州

    富州 縣有富壽 優富

    美州 縣三 山河 黑川 麓川 遼志東京遂州本渤海美州遂州之山河縣本渤海縣井黑置 置:川 麓川縣川 川:置

    福州

    耶州

    芝州

    安遠府

    安遠府越喜故地 新書本傳 當在上京之東懷遠府之南西京鴨淥府東北遼以慕州隸淥州鴨淥軍遼志慕州在淥州東北二百里故知與西京接壤也 徐氏疆域考謂當在今黑龍江之嫩尼江近地誤矣 其置郡當在宣王大仁秀之世領州四 新書本傳

    寧州 遼志上京寧州西南至上京三百五十里別為一地

    郿州

    慕州 縣有慕化 崇平 遼志東京道淥州屬慕州

    常州

    獨奏州三 新書本傳 滿洲源流考獨奏之義當猶今直隸州不轄于府而寧得專達也 震志曰後世直隸州之制實本之渤海

    郢州 遼史地理志郢州新聖軍屬東京道 高麗史顯宗世家興遼國遣郢州刺史李匡祿來告急

    銅州

    涑州近涑沫江蓋所謂粟末水 新書本傳

    唐高祖武德初置慎州領涑沫烏素固部落 按烏素固為唐初東方最大部落今吉林開原呼倫貝爾皆其□居地唐並設官以治之 隸營州都督武后萬歲通天元年徙州與戶于淄青渤海改置涑州而慎州之名猶存遼太祖平渤海班師丙午次慎州後唐明宗即位遣供奉姚坤告哀契丹坤謁阿保機于慎州其後人皇王奔後唐授瑞慎等州觀察處置押蕃等使慎州當在今吉林烏喇西境 遼太祖三月乙酉班師四月丁亥朔次繖子山六月丙午次慎州七月甲戌次扶餘府 案自上京西行至扶餘府中間應經今吉林烏喇境惟自乙酉至丙午凡八十二日自丙午至甲戌凡二十九日則慎州西至扶餘為近東至上京路當倍之故疑當今烏喇西境是歲遼以正月丁未拔扶餘城丙寅夜遂圍上京先後共八日師還乃逾百日則又不能以行程之遲速定慎州與上京扶餘地到之近遠也

    府十五 具見上 外又有以府郡稱者疑高麗舊名或非渤海初制而異時所改者也見于唐會要者一遼史者九

    德理府 唐會要

    安寧郡 遼史地理志上京鳳州藁離故國渤海之安京 京:寧 郡境南王府五帳分地在韓州北二百里西北至上寧 寧:京 九百里

    龍河郡 遼志東京開州屬鹽州本渤海龍河郡 案指東京龍原府之鹽州

    會農郡 遼志東京開州屬穆州保和軍刺史本渤海會農郡 案指東京龍原府之穆州

    吉理郡 遼志東京開州屬賀州刺史本渤海吉理郡 案指東京龍原府之賀州

    杉盧郡 遼志東京盧州玄德軍刺史本渤海杉盧郡 案指中京顯德府之盧州

    盤安郡 遼志東京淥州屬豐州渤海置盤安郡

    沸流郡 遼志東京淥州屬正州本沸流王故地國為公孫康所併渤海置沸流郡有沸流水

    安定郡 遼志東京雙州保安軍下節度本挹婁故地渤海置安定郡

    銅山郡 遼志東京咸州安定軍下節度本高泉 泉:麗 銅山縣地渤海置銅山郡地在漢候城縣北渤海龍麗 麗:泉 府南地多山險寇盜以為淵藪

    軍名唐書不具見于金史者

    懷遠軍 金志上京信州下彰信軍刺史本渤海懷遠軍

    州六十二見上者六十餘二佚其別出者疑初置後廢或續制也見于遼史者 闕 見于日本史者二

    辰州 遼志東京辰州奉國軍節度本高麗蓋牟城唐太宗會李勣攻破蓋牟城即此渤海改為蓋州又改辰州以辰韓得名井邑駢列最為衝會

    集州 遼志東京集州古陴離郡地漢屬險瀆縣高麗為霜巖縣渤海置州

    麓州 遼志東京麓州下刺史渤海置

    玄菟州

    木底州

    若忽州

    懷州 遼志上京降聖州永安縣本龍原府慶州縣名太祖平渤海破懷州之永安遷其民于此同一地也上言慶州下言懷州疑有脫誤

    州所屬縣唐書不具見于遼史者 闕 見于日本史者 闕

    長平縣 遼志上京臨潢府長泰縣本渤海國長平縣民太祖伐大諲譔先得是邑遷其人于京西北與漢民雜居 又長霸縣本龍州長平郡民遷于此

    強師縣 遼志上京臨潢府定霸縣本扶餘府強師縣民太祖下扶餘遷其人于京西與漢人雜處

    富利縣 遼志上京臨潢府保和縣本渤海國富利縣民太祖破龍州盡徙富利縣人散居京南

    神化縣 遼志上京臨潢府宣化縣本遼東神化縣民太祖破鴨淥府盡徙其民居京之南

    長寧縣 遼志上京祖州咸寧縣本長寧縣破遼陽遷其民置 又上京永州長寧縣本顯德府縣名太祖平渤海遷其民于此 又東京遼陽府興遼縣本漢平郭縣地渤海改為長寧縣

    顯德縣 遼志上京懷州顯德縣本顯德府人

    扶餘縣 遼志上京懷州扶餘縣本龍泉府太祖遷渤海扶餘縣降戶于此

    顯理縣 遼志上京顯理縣本顯理府人太祖伐渤海遷其民于此

    金德縣 遼志東京遼陽府遼陽縣本渤海國金德縣地漢浿水縣高麗本為句麗縣渤海為常樂縣

    常樂縣 見上 遼志顯州奉先縣世宗析遼東長樂縣以為陵戶長樂疑常樂也 又上京饒州長樂縣本遼城縣名太祖伐渤海遷其民居之

    永豐縣 遼志東京遼陽府仙鄉縣本漢遼陽縣渤海為永豐縣 又顯州山東縣穆宗割渤海永豐縣民為陵戶隸積慶宮

    豐永縣 遼志上京饒州臨河縣本豐永縣人太宗分兵伐渤海遷于潢水之曲

    雞山縣 遼志東京遼陽府鶴野縣本漢居就縣地渤海為雞山縣

    花山縣 遼志東京遼陽府析木縣本漢望平縣地渤海為花山縣 又東京銅州下亦有此文

    紫蒙縣 遼志東京遼陽府紫蒙縣本漢鏤芳縣地後拂涅國置東平府領紫蒙縣後徙遼城并入黃領縣渤海復為紫蒙縣 案據遼志所言則拂涅嘗建國置郡縣而渤海因之

    龍原縣 遼志東京開州本濊貊地高麗為慶州渤海為東京龍原府慶州故縣六曰龍原永安烏山壁谷熊山白楊又開州開遠縣本柵城地高麗為龍原縣渤海因之

    永安縣 渤海慶州屬縣見上 又遼志上京降聖州永安縣本龍原府慶州縣名太祖平渤海破懷州之永安遷其人置寨于此

    烏山縣 渤海慶州屬縣見上

    壁谷縣 渤海慶州屬縣見上

    熊山縣 渤海慶州屬縣見上 又東京定州下刺史熊山縣本渤海縣地

    白楊縣 渤海慶州屬縣見上

    海陽縣 遼志東京開州屬鹽州本渤海龍河郡故縣四海陽接海格州龍河

    接海縣 渤海龍河郡屬縣見上

    格州縣 渤海龍河郡屬縣見上

    龍河縣 渤海龍河郡屬縣見上

    會農縣 遼志東京開州屬穆州保和軍刺史本渤海會農郡故縣四會農水岐順化美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